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大事记(2009年-2017年)

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这是一个不会在中国任何官方记载中被记录的称谓,但这个志愿者团队被社会学学者称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会运动团体。

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团队,这是一个目标单纯的争取教育公平权利的团队,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但有人说她将成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先锋,所以她脱离不了政治环境存在,她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环境。

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他们南腔北调的口音,甚至让面对面的交流都存在障碍。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生活,被称为流动人口;他们的孩子跟随父母移居到这个城市,甚至在这里出生、长大,被称为随迁子女。可是,在这个城市里,随迁子女们不能正常接受教育,只因为父母的身份——没有居住城市的户口。入学与户籍挂钩的教育问题让家长们感觉万分头痛,无所适从:他们面临着义务教育阶段严苛的入学门槛,甚至很多孩子无学可上;他们面临着义务教育后不能在居住地参加高中和普通高校的考试录取。为了孩子前途,绝大多数的家庭选择孩子在高中之前,回到陌生的户籍所在地读书参加高考。数千万个家庭被迫分隔两地,面对教材差异、陌生环境以及远离父母等问题,多少个孩子的前途就此毁掉。而如果孩子不随父母居住,留在户籍地读书,孩子就会成为留守儿童,家长难以履行监护人职责,孩子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极易引发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这支志愿者团队代表全国2.6亿外来务工人员,发出共同的心声: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还随迁子女在常住地教育公平的权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北京的非京籍家长率先发起,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移民站出来,从未停歇呼吁教育公平的努力。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从单纯的个体诉求转化为争取社会公平的公益诉求。

这是一个完全自发的群体,没有领导者,没有组织者,没有利益,只有积极参与者、行动者和观望者。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创业者、企业中高管、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工人、农民工、个体商户等各式各样的代表,经历、文化、职业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让这个群体内部存在着相当大的认知差异。

在历时多年呼吁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他们坚持“理性、公开、合法、坚持”的原则,尽力地宣传教育公平的理念。他们走向街头征集社会签名;他们通过网站、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传播思想;他们组织研讨会,和专家学者分析政策、研究方案;他们每月至少一次向教育部、教委等相关部门呈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情况;参与媒体访谈等等。这个团队的行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中来,他们有政策研究专家、学者、律师、高校老师和学生、媒体人员……截止到2012年4月,征集到的社会签名人数已超过十万;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多次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等政府主管部门上书建议;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多次在两会期间提出提案,并持续跟踪提案落实情况,成为连续两届全国两会的热议;媒体长期关注作为热点话题跟进并深度报道。

就这样,被称为“一锤子一锤子地凿  一点一点放大自己的声音”的努力,推动了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官员多次表态加快解决该项民生问题的决心。2012年8月30日,国办发〔2012〕4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发布。27个省市向随迁子女开放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2012年12月30日,北京交出的是一份0分答卷,随迁子女只能参加职高和高职的考试录取;上海、天津等地采用积分制,依然把一部分随迁子女阻拦在居住地教育公平之外。

同时,在争取教育公平的过程,他们中的很多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北大法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许志永被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许多志愿者受到反对者长期的侮辱和谩骂,更有甚者被有关部门以“维稳”之名频繁骚扰、限制人身自由,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甚至遭受过暴力殴打……

直到今天,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依然没有放弃让孩子在父母身边健康成长的机会和要求教育公平的诉求,他们不能无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公平的命运每年继续上演。在北京,志愿者们坚持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四,到北京市教委请愿,大声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

2009

5月   非京籍家长章冬翠为争取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只身到教育部上访,与学者胡星斗联名发表《关于非北京户籍子弟上学权利的呼吁信》。

12月   章冬翠向公益性法律援助组织公民(公盟)办公室寻求援助。公民(公盟)确定把教育公平作为重要项目推动,招募了项目专职志愿者,召集当事家长参加。

2010

128日   公民(公盟)办公室负责人、北大法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许志永及志愿者对非京籍子女教育情况开始进行调研。

129日   公民(公盟)办公室召开援助律师会议。

北京家长胡杨、阳光、自由等共同参与,为争取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升初同城待遇进行呼吁。陈家坪作为记录工作者参与。北京志愿者征集2200多个支持签名,8次到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教委递交呼吁书和签名册。

328日   北京志愿者及专家学者召开专家研讨会。

329日   《新京报:非京籍学生谈小升初:“没有户口就是低人一等”》

“……今年3月,海淀一些外地学生家长开始向区教委反映,希望能在今年小升初里,允许海淀非京籍学生也能同等地参与电脑派位,就近分配入学。至今,家长们已几次与海淀区教委交涉……”

426日   30多名北京志愿者及8家媒体(含港媒)聚集海淀区教委强烈呼吁非京籍学生义务教育同城待遇。

512日   海淀、朝阳、东城区非京籍小学毕业生首享小升初推优、电脑派位和特长生选拔等权利(西城区2008年非京籍学生纳入正规小升初范围)。海淀区6000名非京籍学小学毕业生参加“大电脑派位”,其中316名非京籍参加推优,占推优总数的14%。家长们的呼吁得到落实。

514日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重点内容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622日   许志永发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书》

“……要打破户籍限制,所有高中毕业生在经常居住地报名和参加高考。”

71日   志愿者团队制定《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公民联合行动章程》。

宗旨:团结争取消除高考户籍限制的公民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公民联合签名,媒体呼吁,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方案,召开各界研讨会,与教育管理部门协商,甚至提起法律诉讼等主要活动,达到全国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目的。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追求全民教育公平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28日   五名非京籍家长代表(胡杨、桃源、阿当、天行者、雪泥)、媒体记者和公民志愿者第1次向教育部递交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书及4000多名支持者签名。教育部学生处范处长电话同意接受呼吁书及签名并由登记处人员代收后转交。

818日   “我要高考网”网站上线,公布66个QQ群号,分散在北京各区,上海、天津、福建、广东、深圳、江苏、珠海、山东、浙江、湖南、湖北、广州等,群里有超过1万名家长。通过网站,民间方案点击数39544次,“签名就是力量”网络签名5万多个。(注:网站于2013年8月被封闭)。

821日   北京志愿者到中关村进行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支持签名的宣传。

823日   《东莞时报:北京家长呼吁:取消高考户籍制度》

“……多名没有本地户籍的北京家长们,在网上、在小区内发起呼吁活动,要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他们的呼吁,已经得到了4400多名家长的支持配合。活动推动者许志永表示,孩子的教育耽误不起,要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

824日   志愿者团队发表《就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致外地家长的一封信》。

1. 在广泛取得各名家长签名支持的基础上每月至少一次派出家长代表去教育部, 就取消高考户籍限制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2. 游说动员尽可能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此问题提出议案和建议,争取成为两会热点问题之一。

3. 根据进展情况组织教育问题专家、人大代表、律师等关心教育问题的人士召开研讨会,就改革方案等现实问题展开讨论。

4. 选择恰当时机寻求某类群体打破户籍限制的突破点,比如绿卡一族,可以考虑通过诉讼等方式推动优先解决。我们的目标:打破户籍限制,所有高中毕业生在经常居住地报名和参加高考。

829日   20名北京志愿者举行座谈会,对于前期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商议和选定了30日去教育部递交建议的方案和家长代表。

830日   5名北京志愿者代表向教育部第2次递交呼吁书,征集到支持签名7429人。教育部保卫科工作人员收下材料,但拒绝了志愿者与学生司工作人员当面沟通的要求。

831日   志愿者团队开展“我家与户籍不得不说的故事”征文暨征集素材。

912日   北京志愿者座谈会。20多名非京籍家长、志愿者顾问许志永老师、打工子弟学校老师以及有关媒体记者列席会议。各位家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了自我介绍,对就推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项目的前期工作和今后的计划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许志永对整个项目做了整体介绍,指出近期重点集中两个方面:一是以家长小组为单位继续征集外地家长的签名支持,这是个基础性、连续性工作,计划时间为一年,二是每月一次的去教育部的递交建议。会上各位家长纷纷发言,对征集签名工作做出承诺并主动要求参加去教育部的递交建议活动。

830日   5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第2次去教育部递交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书和7429名支持签名建议。通过与保卫科工作人员非常耐心的协商与沟通,教育部学生司有关领导最终同意收下呼吁书和签名。志愿者诚恳地提出与学生司当面表达基层群众的呼声,这一要求没有被满足。

928日   12名北京家长志愿者及2名公民志愿者到北京市教委(第1次),到教育部(第3次)递交建议书,此时支持签名达到10200人。尽管志愿者们对来意和要求做了很清晰的表达,依然受到了不友善接待,一直被要求通过信访的渠道递交,尤其在教育部传达室受到了刻意刁难,一度连同不同意接收的答复都不给出。家长们一致抱着坚持到底的心态,最终将材料递交了上去。

1028日   8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分别去教育部(第4次)和北京教委(第2次)递交建议书,此时支持签名超过11600人。在教育部,家长代表与教育部学生司杨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家长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就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如在短时间内无法一步到位地解决高考户籍限制的大前提下,尽快出台临时性的允许流动人口子女在学籍地借考返回原籍录取的过渡政策,对此建议,学生司有关人员给出了正面回应。

1110日   志愿者团队《2011年参加高考的北京借读生在京报考的启事》:就北京市2011年度高考报名工作提出紧急建议:允许在北京读完三年高中的外地户籍学生参加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短短时间,有10多名孩子愿意勇敢地站出来。

“面对冰冷的制度,我们并不奢望他们能够报名成功,但是这个社会将见证他们,看到他们受到这个制度的伤害,仅仅就因为他们不愿意做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父母那个流动人口的身份。这本身就很有意义,让我们向这些孩子及他们的父母的付出和勇敢致敬!”—-家长留言

1126日   《财新网:万名家长联名再呼吁流动人口子女应享“同城待遇”》

“…..从今年6月起,焦怀玲和一群与她有同样处境的家长们,开始四处奔波,并在地铁旁、商场前组织外地考生家长签名,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截至目前已经有1万多人签名。他们将签名和家长们的建议多次通过信访渠道反映,但一直没有回音。而家长们的签名工作,已引起当地维稳系统的注意,组织签名的家长大多被派出所找过…..”

1125日   10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和公民志愿者去教育部和北京教委递交建议,签名支持达到12500人。

1223日   5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和2名公民志愿者第6次递交建议书和7名非京籍高三学生的介绍资料。签名支持达到14000人。

“我不仅是非京籍家长,还是非京籍教师,看到了太多孩子没有户口的痛苦,每一个孩子的离开,我们都痛哭,有的孩子临行前的夜晚,围着校园一圈圈的转….真让人心痛,目睹了全班同学为没有户口的孩子告别,有的母亲打电话来说,想死的心都有,可怜的孩子们,这样下去要出人命的!”一段来自家长QQ群的话,志愿者在北京教委接待室读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1224日   志愿者团队《教育公平 我们的立场》:

我们的基本立场是:北京接纳了我们作为这个城市的劳动力和纳税人,却把我们的孩子拒之门外,这不公平也不人道,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是北京市政府的义务。

12月底   志愿者团队撰写《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讨论稿)》,提出“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随迁子女高考问题的解决思路。

2011

1月   北京志愿者向100多名北京市人大代表寄送呼吁书及万人签名册,并与多名市人大代表座谈。两会前,志愿者查找了3000多名全国两会人大代表的通讯地址,寄送2400多份呼吁资料及方案建议。与3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联系沟通,为近20名代表编写了提案书。家长代表赴人大代表住处拜访了5名代表。后“被迫中止”与代表的接触。

120日   志愿者团队撰写《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讨论稿)》一起发布在”我要高考网”网站,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方案点击人数达到39542次。9个月内综合各方建议,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并每月向相关教育部门提交。方案于2011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

124日   北京市人大代表朱丽俐等13人联名提交议案《合理解决非北京户籍居民的子女参加北京地区中考和高考》提案。建议逐渐放开:所有在北京居住并且取得中学六年学籍的非京籍全日制在校生,期间父母一方连续六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考生,拥有在京参加高考的权利。

127日   10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及公民志愿者到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递交资料。签名支持达到15000人。上午在教育部传达室,与基础教育司、学生司、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部门都通了电话,没有一个部门愿意出来面谈,都推到信访办。在信访办接待室,三名家长与信访办杜姓领导及一名工作人员面谈一个多小时。下午在教委信访办,志愿者坚持让发展规划处的人来面谈,交涉了很长时间,最后发展规划处一名同志来到信访办交谈了半个多小时。

224日   6名北京志愿者家长代表和2名志愿者再赴市教委和教育部递交呼吁和建议,这是连续第8次去教育部、第6次去市教委,签名支持达到17000人。

这次递交建议的行列增加了4位新面孔。发展规划处的姚副处长听取了诉求,他表示,之前的建议和呼吁已经多次向领导汇报,并在会议上讨论。但同时透露:北京目前控制人口的总目标和教育公平的诉求确实存在矛盾,现在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控制人口的总政策,教育政策要等到人口政策出台之后才有可能出台并与之相协调,而人口政策的出台尚无时间表。他还表示,市教委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每级的学生总数和户籍构成均有统计数据,这都将作为今后政策制定的依据。教育部信访办的工作人员(赵先生、蒲先生、王先生、孔先生)接待。他们表示之前的材料已经上报相关司局(高考政策制定归学生司负责,中考问题归基础教育一、二司)。但表示,高考政策的制定事关重大,且涉及户籍制度,并非教育部一家所能决定,而是需要与公安部及地方政府协调,由国务院最终拍板。他们认为此事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

38日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

310日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表示: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3月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连续3次在人大会上提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是个双刃剑,放开将对当地户籍的考生有所冲击。应该是各地因地制宜,制订一些临时性的法规政策。比如设立学习档案,从初中或高中开始算,在当地读书达到多少年限之后就有参加高考的资格。”

312日   许志永:《关于教育公平基本立场的几点解释》:

“……如果我们试图谋求特权,将不会得到大众的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成功。哪怕政府将来出台的具体政策可能会有优先考虑,但是,家长们不应公开提出先解决哪个群体的特殊要求。推动教育公平是中国的一件大事,涉及几亿流动人口,很多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关注和支持也是因为它涉及巨大的公共利益。作为推动教育公平的核心家长团队,不仅是为自己的孩子,更是为国家进步做出努力,我们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小团体利益,这应是大家的共同信念,在设计具体制度的时候,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

312日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两会特别节目:《异地高考可行吗》,北京志愿者张建党作为嘉宾参加讨论。

317日   《南都周刊:40万借读生 推不动北京高考门》

“……在学生家长以及志愿者“天线”、陈家坪等共同维护的“我要高考网”上,自2010年3月推动“小升初”时就开始的签名,已经达到17900人次。每天早上五点多,十多个“争取非京籍学生高考权的QQ群”就开始闪烁,不眠的家长发着牢骚,相互鼓励,一旦网上有关于“流动人口高考权”的话题,他们都不会放过蛛丝马迹。”

319日   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办,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召开张千帆、曲相霏《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新书发布会暨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研讨会。

324日   北京教育公平志愿者代表第9次递交建议书,首次提交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可行性方案。签名支持达到19000人。

324日   北京志愿者向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提交呼吁书,并提交建议:为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高考移民,在方案中对放开“异地高考”提出两项限制条件:其一,在经常居住地上学不少于一年(北京、上海等特殊地区不少于5年),以学籍和学校证明为准;其二,父母至少一方在经常居住地工作和生活不少于一年(北京、上海等特殊地区不少于5年),以工作和收入证明、房屋产权证或居住证、水电费或电话费收据等作为证据。

328日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主要任务时表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预计‘十二五’期间出台。”

41日,北京教改纲要颁布,“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被删。原纲要意见稿中曾提出,“将制定来京务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410日   十几名非京籍家长志愿者在马连道家乐福、大红门批发市场等地开展现场征集签名活动。志愿者每3人一组,本来计划半天的签名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准备的签名表全部用完,共收到签名1700个。商户中大多是外地户籍,让人感动的是,一些商户看到志愿们讲解得口干舌燥,主动为他们买来冷饮。一位家长说:每人随身带一张签名表,走到哪里签到哪里。

428日   北京志愿者第10次提交呼吁书和建议书,签名人数达到21100人。

北京教育规划纲要删除“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被失望打击的家长们积极与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打电话询问删除的原因,以及就读地高考调研的启动时间和时间表,一个月过去,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正面的回答。志愿者们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十年的教育纲要,已经规定了我们孩子的命运在十年里将无法改变!!!这,又是一个惊雷。这个惊雷让上千万的非京籍家长和孩子如梦境般惊醒,我们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在社会各界都支持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呼吁声中,北京市教委删除这项政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难道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要被继续遗忘十年吗?!

47日   北京市教委回复关于北京人大代表朱俐莉等的提案《北京市教委对人大代表非京籍学生中高考提案的回复》

419日   财新.财经大视野,视频:《异地高考的“北京梦”》

户籍限制和地方保护使得40万非北京户籍学生无法在京参加中高考。

53日   志愿者团队筹备“关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主题研讨会”,招募会场、会务、文案、嘉宾联络、服务等方面的志愿者,短短两天有3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其中一位上海家长志愿者从上海专程赶到北京,并带来了上海的签名册和捐款。会上共募集资金2.2万元。

56日   11名在沪外地户籍家长赶到上海市教委,就“外地学生在沪求学及中高考限制”等问题,向相关负责人递交意见。这是上海志愿者第1次到上海市教委递交意见。

521日   志愿者团队在北京召开“教育公平”关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主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张千帆 、陈丹青、黄钟、曹保印、叶匡政,律师魏汝久、丁锡奎;新京报、财新、京华时报、腾讯网、环球时报英文版、第一财经、中青报、燕赵都市报、南风窗等多家媒体,以及家长代表、志愿者共六十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1990年左右,美国的移民增加了很多,政府立即拨款,扩建学校,我亲眼看到美国的小学、初中、高中扩建校园。移民里还有许多非法移民,任何小孩到了7岁,哪怕他们的父母还在移民局的监狱里,只要这个小孩在美国国土,他必须上学。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孩子在中国上学,却有这么多不公正、不公平。” —-陈丹青

521日   《燕赵都市报:北京新移民呼吁高考公平 两万多人签名力挺》

“我称之为歧视,因为这样的差别对待完全没有理由。这些随迁子女不比北京的孩子差,却受到没有理由的差别对待,这是不符合宪法的。如果这些家长不能站起来说话,谁来为他们说话?”—-张千帆 

526日   30名北京家长志愿者统一身着印制“教育公平  以人为本”的T恤,赴市教委和教育部递交呼吁和建议。这次目的主要是针对4月11日市教委对人大代表在北京人大会上的提案的回复意见,家长提出许多批评意见,以及提交本月教育公平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及家长共同提出的建议。两天前,已与信访办工作进行电话预约,说明了此次信访的主要目的,并要求接见相关负责人。规划处姚处长接见了5名家长代表,他表示:我们一直以来的呼吁还是非常有效的,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市教委的关注,他们也一直在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表示会把我们的建议进行转交。而现在面临最大问题是人口调控问题的种种困难。

在5名家长代表交流的同时,其他家长奔赴教育部。在教育部传达室,家长要求与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能当面沟通。但是保卫处态度非常恶劣,甚至喊家长们滚出去,与家长们陷于激烈的争执中,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都没有一位教育部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出现。但是我们近一年的坚持也打动了某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暗示我们说:“就这样坚持下去,只说我们要高考……”

经家长讨论决定,准备第一次去国务院信访办。因不了解其工作时间,当我们赶到时,正值本日下午休息。

下午4点,大家冒雨来到市政府信访办。市政府信访办再次激怒了我们。小小的一个信访办窗口折射出了太多的官僚不作为和信访人员的冷血和歧视。接待人员对提交的资料一字未看,并不听家长的任何意见,不耐烦地大声讲2003年文件上如何规定。问及那是8年前的文件,已经不适合。回答说“什么时候报纸上登出了,就出台了”,并一直说“不可能放开”等。最后我们提出把呼吁材料递交到相关部门,回答不接受任何书面资料。家长质问:连资料都一个字没有看,怎么能承诺把信访人员反映的问题递交给相关的部门呢。在家长一再坚持下,接待人员让把资料寄给市政府。我们追问应该寄给哪个部门时,迟迟不愿回答。在我们的坚持下,接待人员写出一张纸条:北京市政府 郭金龙收。并表示郭金龙市长不一定会看到资料,会由相关部门处理。我们问相关部门是哪个部门。回答是一个没有名字的部门。接待人员在离下班还有20分钟时,集体离岗。我们把材料快递给了郭金龙市长,结束了一天的维权奔波。

61日   一名北京非京籍家长就教育公平问题向温家宝寄出《关于几千万留守儿童致温总理的一封信》,并附378个连署家庭的情况。

“面对几千万的留守儿童,面对全国接近三分之一家庭的渴望的目光,国家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尽快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和高考问题。”

623日   志愿者团队为打破高考户籍限制的教育公平行动一周年。签名人数已达30100人。

上午8点半,17名学生家长和2名媒体记者还没有走到教育部门口,就来了数量远多于学生家长的警察,扯起警戒线,把学生家长一个一个强行抓上警车带到二龙路派出所审讯。志愿者陈家坪因在灵境胡同地铁站口拍摄录像,被警察盘查并被强行带上警车。2名学生家长不放心陪同着一道上警车到了丰盛派出所。后4名学生家长跟着找到丰盛派出所,守在大厅,坚持要求释放陈家坪,否则不会离开。之后警察把6位家长全部关押,一个一个进行审讯。一位女家长精神受到刺激,周身无力,手疼痛抽搐,叫来救护车进行救治。直到下午2点半全部被释放,共关押了6个小时。志愿者们被告之是因统一穿着“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的白T恤,违反了北京市治安条例细则“穿着状衣”。6月30日家长志愿者到教育部和市教委补递了呼吁书。

624日   陈家坪《昨天我被带进丰盛派出所》:

“……当这一天的幕布徐徐拉下,从派出所放出来的学生家长们,一个一个神情暗淡,有的悲痛欲绝,有的痛哭无声。直到最后得知2名记者也已被释放,学生家长们才各自回家。一辆警车始终在不远处的街边监视着他们的言行……”

627日   《财新:异地高考的北京维权》:

“2011年6月23日,北京,警察在灵境胡同地铁站口阻止家长们到教育部正门递交诉求书。这是家长们第12次前往教育部递交诉求。这一天也是他们为打破高考户籍限制而发起的教育公平行动一周年。”

629日   5名深圳非户籍家长代表第1次向深圳市教委递交“非深户籍家长呼吁书”和“非深圳户籍常住居民子女在深圳的现状及要求在深圳参加高考的建议”。在深圳市教科院,家长代表和市教委金主任以及市招生办领导一起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家长表示:我们不要深圳户口,不要附着在户籍上的一切好处和利益,只要让非深户籍城市建设者们的孩子和他的同学们一样,有在深圳参加高考的基本资格和权利。我们希望打破高考户籍限制坚冰,推动异地高考改革,实现教育公平。

715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717日   《新京报:异地高考推行阻力重重 尚无时间表只能画饼充饥》

721日   北京志愿者第13次提交呼吁书和建议书。签名人数已达33000人。

725日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和北京志愿者在北大成名楼见面沟通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

“政府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些非京籍学生的家长。关于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取消户籍限制,这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不仅指全国人大指定的法律,而且包括公权机构制定的有约束力的文件,包括大学的招生方案。”—-张千帆

815日   “就读地高考”改革破冰 “湖北方案”出炉。

“实现异地自由报考,推进高考公平”中称:“户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内高中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高中三年学籍注册在湖北,均可在湖北省内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将从2009年秋季入学、2012年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开始实行。”

819日   多位北京志愿者与多家媒体见面座谈,沟通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教育公平事宜。媒体纷纷表示应大力呼吁尽快放开户籍限制,推行“异地高考”是一个教育平权的契机。

810日   志愿者团队电话调查《非京籍家庭子女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留守的》,从3万多签名册里随机挑选2000名签名者电话调查,得出结论80%的家庭因政策户籍限制高考的原因造成留守,10%的家庭因公办学校收费太高上不起造成留守,还有10%的家庭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造成留守。受调查者无不例外地在答卷中表达了渴望孩子能留在自己身边读书。

817日   熊丙奇发表文章《湖北推“异地高考”,为何舆论少关注》

823日   腾讯微访谈,《提问信力建:中国教育公平之路有多远?

凡凡: #提问信力建#非居住地户籍的家长们建立了“争取教育公平”的网站(我要高考网),呼吁社会关注呼吁推进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对于家长们的这些行为,您怎么看?

信力建:人民就是应该用合法的方式不断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824日   搜狐微访《王功权:教育公平与青年成长》

阔阔小站: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被拆,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王功权:这事我非常愤怒,我们一直在呼吁呐喊,我们为了推动教育公平,开设了办公室、在职人员、志愿者。由于城市化的改造,从城市发展考虑对学校进行调整,但是必须在有具体安排的情况下,再进行拆迁。但目前安排的不妥,工作过于简单,不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考虑。

825日   30多位北京志愿者第十四次去教育部、市教委递交呼吁书,征集支持签名达到36935人。

这次教育部信访办要求所有到达的家长都必须登记,出来反复核实了两次,五位家长代表与教育部工作人员谈话,其中家长问:“湖北省率先推出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政策,请问其他省市的政策研究进程如何?什么时候推出制度?答:教育部和教育改革委员会已经明确表态,坚决支持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湖北推出制度我也是从媒体看到的,当然教育部肯定是欢迎的,至于其他省市,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应该能知道的,教育部从政策层面看是绝对支持的。”

828日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张北县考察时表示:“要逐步健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抓紧研究制定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918日   北京大学法学院3楼会议室,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的10余位教授和多名学生家长举行“建议国务院审查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研讨会”。

922日   20位北京家长志愿者分两波分别前往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第十五次去教育部、市教委递交呼吁书。签名人数达到4万。

家长问:“袁贵仁部长今年3月表态很快出台方案,至今已经过去196天了,我问‘很快’到底还要等多长时间?信访办一位工作人员调侃说:“一两个月是很快,2年、5年、10年也是很快,跟地球爆炸相比,100年也是很快。”

1024日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法学家郭道晖等在内的15名学者及社会人士联名向温家宝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恢复全国统一高考。

1027日   北京、深圳、上海三地家长向教育部递交建议材料和签名册,签名人数达52432人。

1029日   志愿者团队撰写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民间方案公布。在京召开“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研讨会,由随迁子女家长、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

方案提出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有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演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曲相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梁文永、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系主任助理晋军、北京新启蒙研究生(民间智库)公民参与立法研究中心主任熊伟、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知名律师李和平、时评人童大焕、移动梦网新闻中心主编袁国宝、中国宪政进程志愿观察堵杨俊峰等,以及清华大学学生调查组的同学们,及来自北京、上海两地的六十多名随迁子女家长代表,二十多家媒体朋友一起见证这样一个重要时刻。

115日   志愿者团队发出《给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呼吁全国人大代表能关注2.2亿流动人口的心声,体恤千万学子的渴盼,代表人民做“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

1118日    9名非京籍高三学生家长到教育部呼吁开放12月高考报名。登记之后直到上午11点没任何结果。家长们到传达室继续交涉。教育部门口二十多个警察、几辆警车停在路两边严阵以待。家长们举着写有“我要高考”的A4纸,向教育部喊话:“我要高考!袁贵仁,下来!”一名女家长情绪激动突然面向教育部下跪。大家被警察带离到二龙路派出所进行询问,从下午4点直到晚上十点多半。最终以“扰乱单位办公秩序”为名,让每个人所居住辖区的派出所来接人。其他赶来声援的家长志愿者们一直等候在派出所门口。

1124日   志愿者团队发表呼吁书《呼吁教育部立即开放高三随迁子女在居住地报名参加高考》

1216日   17位上海非沪籍家长第七次到上海市教委递交呼吁书,并要求实现上次信访的愿望——见到负责人员询问相关情况。接待人员还是老生常谈,敷衍打发。

1219日   由艺术界爱心人士发起,《城市边缘—留守儿童的家》公益演出被通知取消演出。

1220日   许志永发表《教育公平志愿者行动问答》:

“……时间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关键看我们自己能团结多少人。请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动员更多的人加入,提高我们的行动效率,近两年来,我们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2012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1222日   北京志愿者第19次到教育部陈情,信访办接待人员表示家长上访已经快到第三个年头,明年的一月十二号会给家长一个明确答复,并且会争取让更高级别的领导接见家长。

1227日   广东志愿者向广州省教育厅递交《我要高考》信访资料。

12月   志愿者团队向24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邮寄诉求及民间方案。

2012

11日   新年第一天,120余名北京志愿者在海淀、大兴、昌平、通州、亦庄、石景山等23个签名站,征集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支持签名。天气寒冷,志愿者说:“这是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件需要人人参与的事情,请加入我们的行列,为教育公平呐喊!”

15日   志愿者团队发出《给人大代表的一封信》:

“希望您能关注2.2亿流动人口的心声,体恤千万学子的渴盼,代表我们做‘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

15日   上海志愿者第九次聚集在教委信访办,呼吁“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 尽早尽快马上启动教育改革,还孩子教育公平权!”

112日   北京志愿者们第20次到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及71579名支持签名册,但没有如期看到“更高级别的领导”。

学生司的杨处长表达了三个观点:1、从中央到业务司局都很重视这一问题,正在积极推进;2、从77年恢复高考后,保护每一名学生的最基本的权利(意为回原籍可以高考);3、应由学籍地的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并反复表示:正在努力中,尽快。对家长提出政策制定时间表及工作进展均以工作机密为由不予回答。家长对此非常不满。在争论中,信访办刁处长猛拍桌子,吼:“就是没有时间表!”指着家长说:“你们这是聚众闹事,围攻教育部!”双方就此散去。

112日   从深圳、东莞、佛山、顺德、中山等地赶到广州的广东随迁子女家长27人去广州省教育厅第2次递交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

2月   北京志愿者到教育部信访办请求转交给袁贵仁部长的邀请信:邀请袁部长在2月23日出面与家长代表对话随迁子女高考,探讨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月6日,送达第1封邀请信;2月7日,送达第2封邀请信;2月8日,送达第3封邀请信;2月9日,送达第4封邀请信;2月10日,送达第5封邀请信;2月13日,送达第6封邀请信,信访办副主任王金宝接待,他说:家长天天来,此事高层早已知道,也在高度关注;2月14日,送达第7封邀请信,刁处长说来不来不好说;2月15日,送达第8封邀请信。家长与工作人员隔窗交谈。刁处长说每天的邀请信都按工作流程先上报到厅领导,再逐级上报。对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23日前袁部长是否会出面,刁处长说这不是他能回答的,并说袁部长也很焦急;2月16日,送达第9封邀请信。刁处长说会将邀请信转交上报;2月17日,送达第10封邀请信。

28日   上海志愿者第12次向上海市教委呼吁取消中高考的户籍限制。

上海市教委信访办主任等4名工作人员表示:中高考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不是教委一家就能解决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一个部门愿意牵头,建议由发改委牵头比较合适……并说北京的教育改革已经骑虎难下;教育部和上海教委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年初有上海教委领导赴京就教育部2012年工作重点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就地升学参加会议,会议具体细节内容没有透露,仍不能承诺时间表;

223日   300多名北京志愿者、10多家媒体记者,还有几名专程从上海赶来见袁部长的上海志愿者代表赶到教育部信访办。教育部门前多部警车和5辆大巴静候。五名代表(其中三名北京家长代表,一名上海家长代表和一名记者志愿者)将8本签名册共计8.8万的签名带到信访办。

学生司杨处长接待,他表示:(1)这个问题教育部领导到委领导都很重视,心里都很着急。你们也对我们的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去年就开始加快步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高考的问题,还有中考问题。(2)你们的基本诉求,要在国家大政策下,协调各省,有一个省不同意,就没法出台政策;是否在6月底之前,我不能回答是还是不是;(3)会不会取消户籍限制以学籍为主,这个问题很复杂,能不能达到我无法表态。

同时,在信访办院内等待的志愿者们,自发地唱起了国歌,并集体诵读教育公平宣传材料:“我们是中国公民,在居住地工作、生活、纳税多年,仅因没有当地户口,孩子不能随父母在居住地平等接受教育和参加高考,有些孩子更被迫成为留守儿童。2010年2月以来,我们团结在一起,争取宪法赋予平等的权利,共同签署了《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为了孩子的明天,大家共同努力!”

信访结束后,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警察举着喇叭喊话:(1)你们这么多人聚集,属于非法行为,但考虑到你们的诉求是正当的,不使用治安手段。志愿者徽标可以自己在家戴,群体戴属于违法。你们这么多人来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了,已经引起了领导的重视。(2)如果教育部给不了你们满意的答复,我们可以给你们出面搭建更大的平台,可以到国家信访局,门口就有车,有多少人都可以去。要么,你们就自行散去。

下午17:30,志愿者们清理遗留的垃圾后,安静地列队离开教育部信访办。

229日   山东异地高考方案出炉。“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31日   志愿者团队《九万随迁子女家长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

恳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给予关注,倾听2.6亿流动人口的心声,体恤千万学子的渴盼,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政策尽早落实。

31日   上海非沪籍家长志愿者第16次到上海教委陈情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36日   许志永发表《重申我们的立场——对近日有关教育公平信息的回应》。

“……我们不是为少数群体争取权利,而是为700万新移民争取权利,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具备某些优越条件就希望优先解决,过于狭隘会使这个群体分裂,得不到广泛支持。其次,我们要更加温和理性,要探讨方法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展现新移民的形象。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主要是北京地方保守势力,有个别激进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公开表示反对,虽然他们的反对没有任何正当性,但是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尽量避免激化矛盾,不能和他们一样,绝对不能出现争吵对骂的现象。其实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我们争取的教育公平,也包括原住民之间的平等,现有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也不平等,原住民之间的平等和我们争取的打破户籍壁垒的平等是相辅相成的……”

312日   志愿者团队针对教育部关于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表态的回应召开媒体见面会,明确诉求有以下5点主要内容:

(1)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考试的机会。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2)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不低于3年(京、沪两地不低于4年)连续学籍(或学历)的随迁子女,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3)对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定,不应设过高门槛。只要能够证明在学生最低连续学籍认定期间,父母至少一方在经常居住地工作和生活即可。(4)对获得输入地高考资格的随迁学生本人以及随迁情况必要信息进行公示,以实现社会监督。(5)北上广地区作为最先开放人口流动的大城市,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需求更为迫切,政策应确保上述城市的随迁子女于2013年能够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329日   志愿者团队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向教育部申请举行行政许可听证会。

具体听证内容如下:(1)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出台及执行的时间;(2)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考试和录取)资格认定标准;(3)如何保证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4)开放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制度,会不会引发“高考移民”的大量出现及如何进行有效控制。(5)开放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制度,会带来城市管理的哪些配套措施改革。

329日   上海志愿者第21次到上海教委呼吁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

331日   许志永发表《我们在北京,爱北京》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教育公平,在推动平等的过程中,要怀着美好的信念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制造任何对立情绪。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应当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我们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在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下,大家不会再回到户籍地,我们已经是这个城市的新移民,是纳税人,这个城市不仅属于原住民,也属于我们,我们在北京,爱北京。”

42日   北京志愿者与孩子们乘车到房山青龙湖水上游乐园进行“在北京爱北京”公益植树活动,到游乐园后被告知临时封园。家长和孩子们转到北宫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47日   一名非沪籍初三学生家长写给俞正声的信:“诚恳请求俞正声书记在百忙之中抽空重新审视一下上海今年中考招生政策。也许由于您的关心,马上就会改变上海数百上千随见子女的命运!”

426日   近200北京志愿者第23次聚集教育部,呼吁尽快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支持签名人数达到100075个。这是家长第3次向教育部递交听证申请书。

在教育部信访办院内,家长们举行“向教育部递交心愿”活动,每人将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心愿”投入投票箱。五名家长代表郑重地捧着满载家长们的心愿的投票箱和签名册,进入到信访接待室。信访办刁处长答复:(1)关于你们3月29日的听证申请,已明确答复不会听证;(2)4月19日你们关于听证的再次申请,考虑是否会以听证或座谈的形式了解情况未确定;实际上你们的方案及一些观点,教育部一直是关注的,并且也起到了一些借鉴作用,你们方案发布会邀请的教育部专家,我们也把他们请到并了解了你们的意见;(3)今天,你们的申请和大家现场表达的心愿,我会全部再次递交上去,会尽快给你们答复。

516日   北京志愿者致信北京市教委、丰台区教委、昌平区教委、通州区教委,提出对义务教育公平权利的诉求:

一、所有在京孩子不分户籍,一律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二、所有北京小学毕业生不分户籍,一律平等同城待遇,就近入学。

516日   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50多名北京志愿者聚集在丰台区教委门前,共同为丰台区随迁子女争取义务教育阶段的同城教育待遇。教委钟副主任答复:将于5月18日上午9:30,给出明确的答复。

518日   60多名北京志愿者齐聚丰台区教委,教委有关负责人答复家长:考虑对非京籍学生实行小范围分配入学,具体操作将在近期开始实施。之后,丰台区非京籍小学毕业生陆续领到学校下发的“丰台区2012年非京籍小学毕业生就读本区初中申请表”。

521日   北京志愿者分别向通州区教委、昌平市教委寄出《敦请通州区教委切实贯彻“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陈情书》。《敦请昌平区教委切实贯彻“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陈情书》。

522日   北京城六区非京籍小升初全部纳入统一分配。

522日   北京志愿者向北京教委发出《恳请北京教委“解决随迁子女高中入学问题”陈情书》:由教委统一协调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继续受教育的问题,随迁子女与京籍子女可同等填报高中志愿;

523日   张千帆等15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教育部制定随迁子女学籍地高考政策的公民建议》。

15名学者是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应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小楠、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练军、北京联合大学法律系教师刘婧娟、北京行政学院法律系教师牟效波、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杨世建、北京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所主任熊伟、北京益仁平中心总协调人陆军、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李志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

523日   熊伟老师作为学者代表及十名北京志愿者代表到教育部递交《15名学者联名签署建议书》 。

622日   端午节,北京志愿者近300人北京海淀、朝阳、大兴、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65个地区的街头、商场、公交、地铁,向广大市民宣传教育公平的理念,呼吁广大有识之士团结起来共同推动教育制度改革。在65个人员密集的地方分发宣传资料共计106000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628日   北京志愿者第24个月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

主要诉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3月4日公开表示“上半年”(2012年)出台方案,时间只剩2天。教育部能否兑现承诺。信访办刁处长回复: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方案,让家长看网上和报道,7月1日政策出来也就出来了,没出来也就没出来。

72日   许志永发表《“新北京人”解读》

“……教育公平公民志愿者对“新北京人”的提法有不同意见,经部分志愿者讨论,觉得有必要就一些共识给大家做出解释。”

75日   北京志愿者连续第25个月去教育部请愿。家长代表向信访办递交了诉求书,中午排队准备离开。走过教育部门口,被警察阻拦禁止列队行走。僵持中,突然遭到身着便衣有组织的暴力殴打,志愿者胡杨被踹倒,被猛踢后背、掐脖子,并拖进警车内殴打,致使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志愿者跳舞被便衣拽着头发、抓着四肢抬进教育部院内。这两名志愿者后被带上警车到二龙路派出所询问至凌晨1点;在场多名家长被殴打,身体不同程度受伤。

79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绝不放弃——7月5日请愿遭遇野蛮暴力之后我们的立场》。

721日   北京暴雨,房山区受灾严重。29日,家长组织赈灾车队到现场捐赠,多位志愿者受到警方劝阻,近20位家长到达现场。

726日   北京志愿者第26个月到教育部递交呼吁书。5名家长代表进去和信访处刁处长进行了沟通。

家长代表问:杜部长在河南说教育部的政策将适时发布,这个“适时”是什么时候?刁处长说:杜部长在河南的讲话,媒体都理解错了,教育部政策已经报国务院,还没有批下来。正解为“一经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刁处长否定了杜玉波部长曾经承诺上半年出台政策的说法,说年底暂时可以肯定各省出台政策。家长代表问:7月5日,家长在教育部门口被打,而且打人者中就有教育部的安保人员。你对这个事怎么看?刁处长说:我不在场,不知道,不解释,不表态。

820日   志愿者团队征集联名《致教育部信息公开申请书》,共征集1665名联名申请者,申请事项:(1)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审批情况及公布的时间;(2)2012年上半年没有按期公布方案的原因;(3)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考试和录取)资格认定标准。

830日   北京志愿者第27个月到教育部呼吁尽快公布随迁子女高考方案,并递交信息公开申请书。(9月18日收到教育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出具的告知书。)

830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 ,明确规定:“统筹做好随迁子女和流入地学生升学考试工作。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

911日   “90后”河南小伙程帅帅在北大西门搞行为艺术,给北大送“北京人大学”的牌匾,抨击北京高考生享受太多特权。

913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关于落实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政策的呼吁书》。

主要内容:(1)随迁认定条件。随迁子女认定应以学生的连续学籍为主。在北京三至四年的连续学籍要求,已经完全可以体现接受同等教育,参与同等竞争的公平理念。父母方面只要能证明父母一方在当地工作和生活即可,其证明包括:工作和收入证明(劳动合同、单位出具证明、工资发放依据、纳税证明、社保证明等之一),租房合同(或房产证)、水电费收据等,均可以作为随迁认定的条件,但只能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否则,就成了对人的等级划分,成为事实上的歧视。(2)二、执行时间。北京应从2013年开始执行随迁子女高考政策。2013年实际应考随迁子女数量极少,在北京市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目前资源完全可以接纳,并且还可以通过实践,尽早完善相关的制度。

917日   《齐鲁晚报:非京籍家长教育部为你转身》

“……一锤子一锤子地凿,一点一点放大自己的声音……”

920号   北京志愿者向北京市教委递交书面邀请,诚邀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中高考政策负责人当面沟通。每个周四家长连续到信访办询问情况,没有任何答复。

922日   志愿者团队发表《对四部委关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意见落实的担忧》。

922日   北大法学院人大会议中心举办《随迁子女中高考准入条件专家研讨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徐昕教授、中国问题学家胡星斗教授,清华大学的晋军教授,益仁平中心总协调人于方强、北京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中心负责人熊伟、北京行政学院牟效波博士、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等专家学者,及华夏时报、21世纪、南方都市报、财新、网易、中国日报、经济观察报、瞭望、燕赵都市报、民生周刊、3G、中国新闻周刊等十二家媒体,二十多名北京志愿者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1011号   北京志愿者高三家长恳请北京市教委10月份出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

1011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关于如何落实“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我们的八项主张》

1018日   30名北京志愿者到北京市教委信访办递交呼吁书。20多名北京户籍居民同时到达反对非京籍学生在北京参加高考。现场第一次发生非京籍家长和京籍的正面冲突,冲突现场被北京拍客偶然拍摄后发布在网络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一位京籍女士专程来到了信访办,表达对就读地高考政策的支持,尽快让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意见。

1021日   初中毕业辍学在家,15岁非沪籍女孩占海特在个人微博上自我介绍“少年公民、自由战士,因非沪籍失学、推动教育公平”,并发出了“约辩”邀请。

“京沪非户籍家长到教育部门上访,要求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屡遭户籍居民包括年轻未婚居民阻挠……为了正义和真理,本姑娘邀请京沪户籍人士于10月25日在大沽路100号上海教委辩论,欢迎报名参加。”这个颇具气势的微博“约辩”将占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5日当天,一些沪籍青年出现在现场,并喊出了,“抵制异地高考,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等口号。

1025日   十几位北京志愿者向北京市教委递交《致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信息公开书》,因为18日冲突事件的发生,这次来的家长们男士居多。

志愿者:“希望下次来的时候,针对我们的问题,给我们一些更明确的答案。我们提的不是无理要求,我们也是为北京建设付出的,我们也会面临交通、资源等问题,希望政府能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人,十多年已经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等等,希望政府能考虑到这个重大民生问题。现在是考验我们教委决策者的社会责任的关键时候!今年中考有一些孩子被送回去了,人人都有一本心酸故事,比如一个单亲爸爸送孩子回四川(展示照片),一个失学的女孩的打工经历(展示照片),某个失学的仇视社会的孩子。”

在信访办外,一位40多岁的爸爸,交流孩子学习困境的时候,非常激动,失声痛哭,大家都很难受。

118日   因18大召开,去北京市教委请愿的志愿者“被维稳”。9日递交诉求,希望教委搭建对话平台供户籍地代表、非户籍地代表和政策制定者交换意见,没有明确答复。

1114日   收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主要内容:

(1)北京市异地高考研究情况、实施时间和随迁子女高考资格认定问题—–经市委、市政府会议审定后原则上于2012年底前出台。(市教委回复)

(2)关于2013年非京籍高三学生是否有在京报考考试资格的问题—–2013年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需安照教育部工作规定由北京教育考试院制定、发布。据了解,目前我市尚未接到教育部关于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请随时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的信息。(市教委回复)

(3)关于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及如何保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计划措施—–我市历来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和文件已经公开。请参阅历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的通知》(京政发【2012】26号)等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市教委回复)

1122日   上海就《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上海拟对居住证进行“积分制”管理,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持C证人员,其子女只能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注:后在正式文件中取消了C证)

1122日   60多位北京志愿者与北京市教委的约定,教委信访办将协调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北京教委规划处,与家长现场沟通落实四部委关于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意见的措施和方案。近20家媒体记者到达信访办采访。信访办没有安排约定的工作人员出面。答复:“建议你先回去报名,报名后我们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协调,如何协调、协调到什么程度,我们不能保证,会尽力,会告诉你协调的结果。” 信访结束后,60多位家长默默地站立在门外半个小时左右。部分家长手里举着的白纸上写着:“北京,我很失望”、“北京,我很伤心”、“北京教委,该交作业了”、“2013我要高考”等等各种文字。

1125日   上海非户籍家长志愿者发表《C证公民,谁保障你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1126日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会督促各地出台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方案,并将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此前曾表示,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有关异地高考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份的问题都不是很大。

1129日   30多位北京志愿者向北京市教委递交《请给2013年参加高考的非京籍学生一个说法》。

规划处郭老师答复家长说北京市教委昨天晚上已经在网站上给出了答复:“在现行高考报名政策没有改变之前,目前非京户籍学生应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以免耽误学生。”后家长在反复打电话后获知,该信息是在北京教委政民互动页面上发布的一条信息。

124日   五名北京非京籍高三学生拍摄并发布表达希望就地高考的视频。

124日   《南都:期待在激辩中形成异地高考的共识》:

“我们也看到,一个15岁的孩子在此期间所表现出的政治觉悟,其所通晓的公民知识,亦让常人惊叹。她应成为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其所亟亟追寻的政治伦理,正是我们所翘首以盼的。我们期待公民走向前台,因为他们才是中国舞台的真正主角。”

126日   在北京市教委信访接待室,京籍反对人士和非京籍家长矛盾冲突升级,发生肢体冲突。在信访办门口,北京志愿者杜国旺向京籍反对者面对面宣读《告不同意见者书》:

“……我并不希望你们完全认同我们的观点,只希望能够明白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双方都有各自表达意见给决策者的权利。希望我们之间不要争吵和谩骂,而是就事论事地去说理、讨论。如果你们有不同意见,希望你们也能公开表达。”

127日   北京志愿者向北京市公安局申请教育公平志愿者12月14日在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公园进行游行集会。

目的:(1)传播教育公平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警示特权思想膨胀。(2)敦促政府行政部门切实考虑民生问题,尽快落实国务院及四部委《意见》。(3)促进改善政府公信力,提升国家民主法治形象。北京市公安局没有正式回复。

128日   上海志愿者占全喜因在人民广场呼吁教育公平,与上海警方发生冲突,被行政拘留。

1212日   15岁的占海特受邀参加网易“2012,我要说”节目录制,却被众多反对者称为“卖国投靠”、“政治避难”,在新浪微博和网站上肆意攻击和谩骂。一名沪籍男子反对者连夜跟踪至京。事态愈演愈烈,致使法国大使馆公开辟谣。

1217日   几十名北京志愿者们被北京警方“登门约谈”。主要询问目的和动机及个人情况说明和登记,要求签字承诺不参加22日游行集会。甚至有的家长经过七个多小时的审讯,凌晨才放回。一些家长志愿者从18日被居住地片警24小时监视居住,直至22日集会行动预定的时间结束。

1220日   “金翼奖”2012网易教育年度大选,“异地高考破冰”获得“年度教育创新大奖”,以51.5539万票赢得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北京志愿者杜国旺代表更广泛的群体上台领奖。

获奖理由:在国务院、教育部等多部门指导下,2012年11月,异地高考难题进入实质性破冰阶段,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地率先垂范,宣布2013年将执行异地高考政策。从2009年第一封争取异地高考的公开信,到如今各地政策陆续出台;从只是小范围讨论到上升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异地高考经过三年的跋涉,终于迎来了改革的曙光,这是教育公平的胜利!

1222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条例五个工作日期间,没有给予书面正式答复就视同为批准。近百名家长到达计划游行起点,警方出动上千警力控制家长,被警察一边劝离一边驱离。许多家长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在附近坚持,还有一些家长陆续赶来被阻隔在外围。阳光、远山、刷子、阿当、木木、平常心、amy、朵妈等八名家长前后被带上警车,带到东升派出所直至中午释放。

1222日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9类非京籍考生明年可在京中考,未含流动人口子女。

1223日   许志永发表《必须有人为他们说话——一篇未及发出的说明》。

“……我们努力了三年之后,如果北京上海仍然有90%以上的非户籍常住居民的孩子继续被留守,我会非常非常愧疚。三年前我们努力的起点是他们,三年后我们不能把他们抛下就欢呼胜利……对不起,游行不是故意制造事端,那些痛苦,母亲每天打电话对远方的孩子深深忧虑的痛苦,初中二三年级不得不离开同学在操场上相拥啜泣的痛苦,孩子幼小心灵受到户籍歧视伤害的痛苦,不能再继续了。2012年12月22日,请和我们一起,为他们呐喊——为所有纳税人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是时候了。”

1230日   《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过渡方案》颁布。

“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本市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学生从高等职业学校高职毕业后,可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1230日晚   百余位北京家长志愿者接到片区警察的调查电话,询问对《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过渡方案》的评价。家长志愿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和抗议。

1231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致北京市教委的公开抗议信》。

“……教育公平不是考中职、高职的施舍,这是对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侮辱,是对国务院及四部委意见的亵渎。”

2013

11日   北京志愿者举行“拒绝歧视”的车队游行,对《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过渡方案》的歧视性政策表示抗议。警方多个区域同时出动将家长带到派出所问询,接受问询人数共计28名。

111日   26名非京籍初三、高三学生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请求:

1、要求教育部就北京市的行政不作为进行敦促;2、要求北京市教委在2013年两会前出台随迁子女就读地中高考政策,并提供高考报名补报措施,保证2013年参加中高考的非京籍学生能够正常参加考试。

“北京市教委没能按时出台随迁子女就读地升学考试方案,致使我们中考、高考报名遇到障碍,直接侵害了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北京市教委已经构成不作为的行政责任。”14日,教育部行政复议办公室电话回复杜国旺,称缺少学生给家长的授权书、家长委托律师的授权书等法律要件,行政复议申请还不能进入法定审查程序。

警方再次以获知家长可能有过激行为为理由,约谈多名家长,控制递送申请的代表。

113日   北京大学法学院举办的“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解读与建议研讨会—-北京为什么会交白卷?”。

郭道晖、张千帆、湛中乐、熊伟、许志永等专家学者,媒体朋友及随迁子女家长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原计划在下午2点开始,但从当日早上开始,多名专家和家长被警察限制参加会议。原定会议地点北邮会议中心 “因故取消会议室”,被迫更改场地,研讨会最终艰难地在下午三点半召开。到会专家及家长们纷纷表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

118日   北京两会前,北京志愿者团队发出《北京非户籍居民致北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公开信》,通过快递公司发出1000份快递邮件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处,该处以不接收中国邮政以外快递公司递送的快件为由拒收。后少部分代表通过其他渠道转呈,志愿者代表当面拜访了数位人大代表。

226日   58名非京籍学生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26名律师及22名学者组成团队,就北京市《北京市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过渡方案》的消极和不作为提起行政复议。无任何答复。

228日   228请假一天争取教育公平权利

上午9点半三百多名北京志愿者,陆续聚集到北京市教委大楼前,表达要求教育权平等的呼声。警察不停驱离,同时拉起了警戒线,将家长与正门隔离。沙尘暴来袭,家长们浑身是土,灰头垢面,坚持等候。中午一点左右,60余名家长被大批警察推赶上2辆公交车,带到清南路北京城建的大食堂,被逐一登记等候,后被分成几组,分别有几个警察看管,连上厕所都需要陪同。从2点开始到近晚上8点,各所辖区片警将家长陆续带走,到管辖派出所接受第二轮的询问并做笔录。等到“上面”下令后,直至晚上11点所有家长才全部到家。

5名家长代表在教委信访办向教委法规处、规划处、考试院与信访办四名工作人员询问北京出台异地高考的具体政策,教委答复:(1)中职考试的条件在中考前肯定出台;(2)异地高考时间各部门正在研究,力争在2013年出台,但由于要等政府先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具体出台时间现在无法确定;(3)非京籍的考生仍然可以上高中,只是要自己择校,至于学校对政策理解错误,他们将在研究之后出台一个东西给澄清一下,不能影响学生上高中。(注:事实上非京籍学生除了九类人不能在北京上普通高中,更没有学籍。)

320日   北京家长志愿者到北京市教委信访办,提出:对于中考后要求在北京高中就读的非京籍学生,应享有与北京户籍学生同等填报志愿的权利,由教委统一协调解决,按照中考分数,进入相应的学校。并在4月2日前给予答复。北京市教委没有做出任何回复。

325日   北京市各中学陆续召开非京籍中考学生家长会,传达北京市考试院、区招生等下发的随迁子女在京参加北京中等职业学校报考资格申请及报考通知。家长们对此歧视性政策感到非常愤怒,海淀区某中学家长会后,家长们把校长团团围住,要求校长给出解释,校长无法解答,只说把情况反映给区教委。

328日   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开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京参加中职类学校考试录取信息网上申请”通道,报名通道显示,3月28日8:30至4月1日16:00,通过学校初审的随迁子女考生可网上提出升学申请并填写相关信息。在网络报名中,“考生户籍所在地”必须选择;父母相关信息用于资格审核,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准确填写。

328日   请假一天争取教育公平权利,为了孩子享受平等教育权利,自愿去北京教委参加集会。

“……经过教育公平公民联合行动志愿者持续三年的努力,全国目前有30个省市放开或即将放开高考户籍限制,全国数千万随迁子女的孩子得以在就读地高考!而号称首都之区的北京却置国家四部委的意见于不顾,不但没有取消户籍限制,反而出台了更为封闭的带有浓郁歧视色彩的中高职升学方案,再优秀的孩子,仅仅因为一纸户籍,要么成为留守儿童,要么在北京成为没有资格考大学的劣等公民!”

4月2日,14位非京籍中考学生作为原告,委托北京宪临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军、文宏奎,对北京市教委剥夺其在京报名参加普通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上午9点半,原告家长代表和律师来到海淀区法院。海淀区法院法官以北京市教委注册地及组织机构代码不在海淀区为由拒绝受理,并做出个人判断: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法院不能受理。家长代表提出质疑:今年共有2.4万非京籍中考学生,是特定对象;而此次发布的随迁子女报考中职院校的规定仅针对2013年这一届初中毕业生。家长与法官进行辩论。11点30分,法院工作人员要求家长自行提供在海淀区法院受理的依据,拒绝再做沟通。家长只能无奈离开。

下午2点,家长和律师来到西城区法院。法院工作人员以北京市教委现办公场所在海淀为由,拒绝受理。家长态度坚决,想办法找到立案厅周厅长电话,电话沟通后,工作人员态度转变,接收递交的行政起诉状,离开办公座位。半小时后,工作人员返回座位,说这个情况确实比较特殊,资料收下,做进一步的研究。家长问:下周是否会有结果。工作人员表示难以回答。

41824日   家长代表去西城区法院催问受理结果,法院工作人员均表示此事他们很重视,正在研究。立案最终没有结果。

(注:多位原告校方,其中西城教委与家长“主动”联系沟通高中入学事情,有6位原告交3-5万赞助费后进入北京高中学习。)

61日   《快乐的哆嗦》,教育公平观影研讨会。导演陈家坪从2010年跟踪拍摄家长团的纪录片。“从个人到家庭,有愁苦,也有乐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623日   凤凰视频《公益中国:我要高考》。学者熊文钊、非京籍家长张建党、杜国旺,志愿者陈家坪参加访谈录制。

716日   许志永因涉嫌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刑事拘留。

725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关于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合法权益的呼吁书》:

(1)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保证非京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确保学生入学机会公平、公正、公开。尚未有学校接收的学生,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在其父母居住地(含租房)就近协调解决到公立学校就读。(2)为能妥善安排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在2013年9月份前出台包括随迁子女在京参加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3)随迁子女资格认定应以连续学籍为主,保证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坚决反对以父母学历、从事行业、连续缴纳社保年限等条件的积分制政策,制定苛刻的门槛,把大多数孩子挡在门外。

820日   北京志愿者发表《取消非京籍儿童入学无监护条件证明的呼吁书》

923日   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征集市民意见。265个北京随迁子女家庭联名呼吁:希望北京市政府2013年底前出台随迁子女中高考的政策细节,并在2014年实施落实。9月24日上午9点,家长代表将信件直接送至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1025日   北京志愿者到北京市教委信访办要求教育权平等。

116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首次放开异地高考

山东2014年将首次放开异地高考,异地考生必须符合几项条件方可报名:首先必须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次必须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再次必须是具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符合报名条件的异地考生可在高中段就学地(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等)县招办报名参加高考。

12月   关于许志永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一案,多名北京志愿者被警方频繁传唤询问。甚至以涉嫌“寻衅滋事”进行传唤施压。

1213日   许志永被拘留五个月后,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正式被起诉。

1217日   志愿者团队发表《教育公平志愿者联合声明》:

“……许志永作为教育公平志愿者的公益法律顾问,为志愿者的合法行动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始终坚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理性、合法地争取权利和表达诉求,得到了志愿者们的一致的认同和信任。中国2.6亿的流动人口,数千万的随迁子女家庭会永远记住他、感谢他。他本人如果因推进教育公平而获罪,这是对中国法制的践踏!五,任何歪曲、误导、引诱、断章取义随迁子女家长言论作为许志永定罪的证据,都不是我们真实意思的表达,属于缺乏公正的栽赃和构陷,都不具有法律证明效力。”

2014

122日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许志永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一案。被告人许志永及其辩护人张庆方、杨金柱到庭参加诉讼。

126日   许志永因“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判处有期徒刑四年。4月11日二审维持一审判决结果。

216日   80位爱妞人士、非京籍家长为许志永的女儿设立【爱妞妞成长金】。后被迫取消。

410日   腾讯教育《北京朝阳非京籍入学父母至少一方在本区缴社保》

昨晚,朝阳区公布了《2015年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在朝阳区接受义务教育证明材料审核细则》,相比去年今年朝阳区对“五证”审核更为细化,明确规定非京籍学生父母提交的在朝阳区务工证明的有效日期应距2015年5月1日满6个月以上,且父母至少一方需在朝阳区缴纳社保。同时,在实际住所审核时明确提出“租住办公用房、地下室、商业用房、小产权房、人防空间、非法建筑等的证明无效”。

413日   60多名非京籍家长和孩子参加植树。

428日   8名非京籍中考生向西城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起诉北京市教委。2014届非京籍中考生诉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剥夺普通高中报考资格。5月4日,西城法院建议向海淀法院起诉北京市教育考试院。5月14日,9名(增补1名)非京籍中考生向海淀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北京市教育考试院。5月19日,海淀法院正式受理本案。

520日   志愿者团队发表《紧急叫停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资格审查呼吁书》。

北京市教委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及各区县制定的实施细则规定了严格的入学资格审查,致使有相当多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因为不能通过审查而无法在北京就读。在制定实施细则过程中,有的区县增加了诸如必须提供完整的子女防疫接种证明,父母双方在本区县工作证明,父母双方在本区县的社保、纳税证明,社保年限,工作年限等附加条件,而审核环节又 受到诸多人为因素影响,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据报道,按此规定需进行审核的非京籍适龄儿童近八万人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无法通过各区严苛的审核环节。

社会学者、律师张千帆、湛中乐、刘练军、牟效波、程迈、李楯、盛洪、刘志强、陆军、田飞龙、刘小楠、王建勋、王军、刘婧娟、乔兵、周嗣信、梅晓红等及北京志愿者联署。

67日    齐鲁网:山东首批异地高考生今日赴考 异地高考:落地只是第一步

去年,异地高考在12个省份艰难“破冰”,今年,这一改革扩大到包括山东在内的28个省份。这意味着,2014年成为异地高考普遍落地的一年。不过,落地才只是迈出了异地高考的第一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非山东户籍在山东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是9536人,居全国之首。而从全国看,今年报名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为5.6万人,也就是说,山东异地高考生占了全国的1/6。

610日   海淀法院开庭审理非京籍中考生诉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剥夺普通高中报考资格一案。律师程海、胡贵云。

上午开庭,只有20多个位置的审判庭挤进了30多位旁听人员,其中大部分为非京籍家长,也有记者、法学院学生和公益组织研究人员,就连过道上也有非京籍家长推开门,一边旁听一边默默哭泣。9日晚几位家长志愿者被公安部门严控,要求不能参加海淀法院的庭审。

被告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在庭审中表现非常傲慢,一直强调此案是抽象行政行为,自己只是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执行,只是政策的实施者,还喋喋不休地表达,要告应该状告政策制定者——北京市教委。一位原告当庭斥责:“如果教委让你杀人,你帮着执行,你就是杀人犯,一样必须受到法律严惩。”

原告及其律师当庭举证驳斥被告没有资格审核拒绝孩子们平等参加中考填报高中志愿的权力,被告通过一系列程序设计、填报、审核,歧视性地只让部分人可选择性地报考中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行为严重违反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指出:公务人员知法犯法,执行违反法律的强权政策,也终将会受到法律严惩。这种无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必将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原告律师最后恳请法院,按照被告反映的意思,追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这个政策制定者为第二被告人。

611–13日   原告及律师向海淀法院提起要求追加被告北京市教委。7月11日,海淀法院驳回诉讼请求。海淀法院认为:“本案中,北京教育考试院在对原告9人报考资格进行审核的过程中,按照上述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认定原告9人可报考的学校类别中不包含普通高中,并据此做出报考资格审核行为,并无不当。”9位原告表示不服从海淀法院判决,原告认为地方行政规定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法律是各级政府和机关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决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并将追加被告北京市教委。

922日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宣判,判决维持一审判决。9名原告都无法实现在京读普通高中的愿望。(注:2017年原告高中毕业,其中三位到加拿大留学、一位到英国留学、两位被本科一批录取)

923   《大河报:非京籍中考生诉北京教委终审败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败诉的结果离不开北京“严控人口规模”的大背景,受教育权的户籍地之争背后,根源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流入地严控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大力推动教育均衡。”

2016

519日   澎湃:《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

2016年,广东全省高三在读的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共有12958人,其中在高考报名中提出就地参加高考申请的有9985人,经过提交证明材料、审查核实等程序,最终9570人获准在广东高考,占申请人数的95.8%..….从2013年开始,广东就为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实行“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从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的外来工其子女可参加高考;第二步,从2014年起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居住证以及缴纳社保的外来工,其子女具有3年完整学籍可在广东参加高职院校录取;第三步,2016年起,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

66日   朋友圈里刷屏:#高考日莫忘为促进教育平权而失去自由的许志永博士#在这高考的日子里,不管你家的孩子是否能在异地高考,还是你参加高考的地方是否减招,试卷是否一样,录取分数是否一样,录取比例是否一样,希望记得这位为推动平权教育而失去自由的良心公民—许志永!

68日   凤凰评论《美国为何不嫌占海特占用教育资源》

高考第一天,一条微博突然走红:“上海拒绝了这个没有上海户口的中国孩子,美国却不分户籍,不分国籍,择优录取了她……恭喜我们的随迁子女代表占海特,通过三年自学高中,收到美国普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有自媒体称,除了普渡大学,占海特还在等待国外另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的录取通知书。

68日   新华每日电讯《9500多人获准在广东“异地高考”》

广东省规定,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可以在粤参加2016年普通高考。今年,有9500多人获准在广东参加“异地高考”。

2017

68日  南方日报《高考来了!广州异地高考人数占全省10.9%》

今年广州市高考报考总人数较去年增加了6188人。此外,今年是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普通高考的第二年,广州共有1862名符合报考条件的省外户籍随迁子女考生报考,约占全省10.9%,人数比去年增加806人。

715

许志永四年刑满释放。

直到2017年6月,北京志愿者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四,到北京市教委请愿,要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从未间断。

附:全国各省市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实施及细则

省市 实施时间 具体细则
北京 2013年起 可在京考高职,父母须在京稳定工作并连续缴社保满6年
上海 2014年起 与居住证挂钩,按积分
广东 2016年起 缴社保累计3年以上,在广东参加中考并具有3年完整高中学籍
天津 未定 与居住证挂钩,按积分
福建 2014年起 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均可参加高考
山东 2014年起 3年完整高考学习经历,具有山东高中阶段学籍,缺一不可
江西 2014年起 具有1年以上高中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就地高考
安徽 2013年起 符合1年完整学籍及学习经历的可在安徽参加高考
黑龙江 2013年起 累读3年,父母拥有合法职业和合法固定住所
湖南 2013年起 自高一在流入地就读,取得学籍,并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等
重庆 2013年起 3年连续完整高中学籍,父母有稳定合法工作等
新疆 2013年起 高中在疆连续就读3年,并有在新疆就读3年的学籍档案等等
河北 2013年起 在河北有2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并提供相关证明即可参加高考
辽宁 2013年起 3年高考学籍,完整学习经历,可参加高考
吉林 2013年起 父母缴社保3年以上,子女有完整学习经历
浙江 2013年起 须有连续高中学习经历和学籍并完成高中学业
内蒙古 2013年起 高中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拥有合法稳定住所等
江苏 2013年起 高中学籍及完整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有合法稳定职业等
四川 2014年起 四川异地高考要有居住、学籍证明等等
广西 2013年起 广西异地高考方案以学籍条件为主
陕西 2016年起 高中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并取得高中毕业证
湖北 2013年起 读完3年高中且有学籍,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等
河南 2013年起 父母一方在豫具有合法稳定工作和住所,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等
云南 2013年起 考生户籍入云南满3年,在云南高中连续就学满3年等
贵州 2014年起 高中阶段在贵州省连续就读3年且有学籍,父母有合法职业等
甘肃 2013年起 本人及子女均具有3年以上甘肃省户籍等等
山西 2014年起 在父母常居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等
海南 2014年起 初一至高三在海南就读,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并缴社保满6年
宁夏 2014年起 父母连续6年以上合法稳定职业、稳定住所;累计3年以上社保;子女初中和高中学校连续就读满6年。
青海 2012起 外省考生可在青海借考,考生必须提供户口簿、身份证等
西藏 暂无

2010年8月 在公民办公室家长志愿者座谈会

2011年5月  主题研讨会

2013年 许志永被以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志愿者到教育部表达诉求

在北京爱北京 家庭游园活动

民间方案发布会

“教育公平”植树活动

非京籍中考家长起诉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我们的心愿

街头签名

来自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的十万支持签名册

留下评论